大河网讯(记者 王怡潇)电子书包、智能互联黑板、3D打印机、机器人、无碳小车、双课堂学习模式……先进技术迭代更新,助推着教学设备、教学方式推陈出新,也驱动着教师、学生不断学习、提高数字素养。如何以信息技术创新促进智慧学习?近日,记者走进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看看他们在提升数字素养方面做出了哪些探索实践。
“我们学校拥有2个未来教室、高清录播教室、创客中心、科技馆、校园电视台等多个功能室。”走进新建的教学综合楼,在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副校长王远荣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设置在公共休息区域的3个风格各异、充满科技感的3D立体彩绘休闲大厅,大厅里配备了电子阅读一体机、音乐试听机和各种书籍。记者随手点开了电子阅读一体机的触屏,《读者》《小小说》等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杂志一应俱全,“学生课间休息的时候,看几篇文章,休闲一下,是非常好的体验。”
王远荣告诉记者,从2011年起,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探索信息化融合创新教与学方式,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形成了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培训、管理信息化为一体的新型智慧校园。“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我们的课堂结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资源的组织形式以及课后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目前,学校全体师生均拥有“优教通”“知好乐”“慕课平台”等平台账号,保证了师生100%拥有个人网络空间,并同时为班级、家长搭建了空间平台,真正实现了“一人一空间”。
“数字技术和老师的关系,是从辅助到融合的变化,也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生的资源获取方式更加多元,自主学习也更充分。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教师李冬梅以作文教学为例,向记者展示,老师可以提前利用平台推送资源,布置写作任务,学生的作品提交之后,就可以随时查阅其他同学的作品,并进行评价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和同学在线上的评价,不断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点滴进步可视可见。”李冬梅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写作教学中评价反馈不及时、交流展示篇数有限等不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我们尤其关注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及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创新思维等的信息素养的形成。”记者跟随王远荣来到教学综合楼五楼的未来教室,八(4)班的学生秦雨晴跟她的学习小组正通过“电子书包”大屏幕进行计算机语言学习。“通过学校配备的‘电子书包’,我学习了python语言。”秦雨晴告诉记者,这块大屏幕可支持多位同学进行手触式应用,她表示,经过一年的学习,她的学习小组已经可以编写一些简单的小程序。
“我的学习形式不拘泥于纸质书籍,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找到相关的视频课程,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温故知新。”八(1)班余家乐告诉记者,电子书包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其以声音、视频、动画等数字化的形式,创设了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而八(2)班的学生杨若涵则表示:“在课堂上,老师统一讲解基础概念后,我们会利用这些平台等进行针对性练习,后台会自动留存我们的错题记录,一段时间后整理并再次考察,对成绩提升很有帮助。”
谈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王远荣告诉记者,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从关注模式到关注素养,提升了学生在智慧学习方面的能力。“我们不仅以在线教育为契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设计了项目式学习,用来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
在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校园网的青少年三维创意社区里,记者看到,首页展览着由学生参与制作的3D打印作品设计图《可乐瓶》《教学楼模型》《茶壶》等。“我们每周都有3D打印社团活动,主题涉及建筑、交通、生活等各个方面。”八(3)班的袁奕萱告诉记者,他们的科创教室,既提供了3D打印创意装置与开源硬件结合的智能化探索,又支持3D打印设计、3D科幻画,满足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3D创意畅想。
“我刚开始操作无人机参加障碍竞速赛的竞赛培训时还挺紧张的,毕竟穿越障碍需要无数次的练习。”提到参加河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的那段日子,九(6)班学生张树珅回忆满满,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在专业老师的辅导下,他学习了不少无人机方面的知识,以及综合应用,“现在,我时常感觉飞机与我心有灵犀,飞行是最快乐的事”。
“3D打印、机器人、无碳小车、STEAM学习已经成为学校的课程资源。”据王远荣介绍,作为智慧学习的输出端,学校从课程实施的角度以“世界OM头脑风暴大赛”、“世界IC创新设计大赛”项目为载体,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多次代表河南参加全国大赛,还曾代表中国参加美国举行的世界创新设计大赛。作为仍坚守在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高级教师,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副校长王远荣表示,“我希望通过加强学生‘数字素养’顶层设计,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在学生个人层面提升其数字思辨能力,从而科学、可持续地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