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促进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变革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此背景下,高校着力构建各类智慧学习空间,以数字技术赋能,为师生提供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学习新场域。
相较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字技术在高校自主学习活动中的深度应用能够让信息识别更精准、管理服务更便捷、教学活动更高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图书馆是高校里重要的公共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服务。在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大厅,矗立着3个触摸屏,一本本图书封面的展示图片像瀑布一样,从上到下不停地循环流动,吸引着往来学生的目光。立足数字时代,河南师范大学构建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学校2015年建成超高频RFID(无线射频识别)图书借还管理系统,实现图书自助借还、智能盘点等功能;2023年实现了馆内5G网络全覆盖,为智能服务提供了环境保障。此外,学校还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移动图书馆,开通了检索、借阅、新书通报等功能,形成“线上+线下”服务体系。
数字图书馆线上平台海量的数字资源、快捷方便的借阅形式、“听书”等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率,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广外智慧学习空间”,智慧学习空间初步打造了“智能设备-智慧空间-智慧教学”三位一体的创新型教学服务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成的智慧教室特别注重环境设计与空间布局,相比于从前更加优化,环境色彩层次搭配合理,为学生营造了舒适、弹性学习环境;无讲台设计方便老师融入课堂,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符合工学设计的桌椅可灵活组合,环绕白板为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研讨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新时代教师培养要注重以信息素养提升为抓手,数字技术为师范生创新教学和信息应用提供便利的智慧化环境,切实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质量。
华南师范大学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的深度融合,对石牌、大学城两校区教学技能实训中心、教师发展功能场室进行改造。其中,教师教学技能实训中心设有教学技能实训室、教学技能研讨室与观摩室,使技能实训、见习、研习、实习环节更好地相互交融,形成“U-S”协同育人的教师教育新模式。实训中心配置了满足教学应用需求的多媒体电脑与大屏(或投影)设备,同时也满足不同的课程与校外实践基地互动应用需求,所有录播设备均具备互动功能,可实现多种终端(录播主机、笔记本电脑、移动手机)的接入,以满足校外一线教师及实习学生接入的应用需求。
杭州师范大学为提升师范生的教学素养、教学技能,打造了智慧微格实训实验室。情境模拟微格课堂参照杭州市中小学标准教室布局,增设智能录播系统,面光增强型LED灯,实时回看系统,AI信息屏系统等,提供尽可能接近真实教学环境的微格教学场所,通过教室内的视音频采集终端,可与学校教务系统联动,实现了覆盖微格实训高质量、大规模、常态化的无人值守信息采集和课堂教学实况录制分析,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
高校不断推进数字技术与学习空间的融合创新,全面支持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过程等有机联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最大程度激发教与学的潜力,构建更加时尚、共享、交互、协作、泛在的教育新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