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扯掉了人类学习最后一块遮羞布。有人评论,“新冠疫情大暴发是2020年的寒冬,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流行是2023年的寒冬”。
一方面,ChatGPT能回答所有学生问的问题,而且还能因材施教,那我们教师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既然知识可以如此方便地获取,我们的孩子花那么长时间去学习、去做题究竟有没有意义?此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也将传统教育逼到了墙角。从用人单位到学生家长,都犯起嘀咕:学校还能培养出未来人才么?
遥望长江,烟波浩渺,纵有曲折,毕竟东流。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教育该往何处去”这一问题,从没有像今天这般严峻而又紧迫。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兴起,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人才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亟需高等教育做出新的回应。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大约85%的岗位在未来五年需要的技能会受到重大影响,从业人员需要重新学习,或者永久失去在这个行业工作的机会。身处更加复杂不断变化的乌卡时代(VUCA),人们需要成为新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过去工作经历的重复者。全球各国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都在由“知识容器”,转向以素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人。
在首届云端教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曾抛出一个问题,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智慧社会,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是工业化的产物,靠的是批量“复制”人才,到了今天,这种教育还合不合适?“坚持以人为本,探索教育的新理念、新范式、新场景;坚持智慧赋能,培智于学,集之于行,慧之于创。”
在第三届云端教学发展大会上,他又分享了最新的思考。教育信息化专家——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则将大学应该培养的未来人才画像,清晰地描绘了出来。他将数字时代人才的关键能力总结为“8C”。并进一步指出,这需要教学技术创新和教学理念创新两方面的加持。
可以这样理解,在最传统的、没有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在单独的物理空间中开展教育活动,主要是以老师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以标准答案为中心;后来,我们用到了慕课、智慧教室、大数据等,但是教学理念没有变化。进化到今天,我们需要通过数字化时代教学模式的重塑和创新,来构建以价值为先、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有什么经济,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与经济是紧密的伴生关系,数字经济发展必然要求数字教育成为重要战略。”杨宗凯校长称。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也提到,数字教育是“数字中国”重要组成,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支撑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国家基础设施。
不止有张军、杨宗凯、郑庆华等高校校长发起呼吁……由我国教育部牵头编写的《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全球教育系统的教育损失极其深层次的结构性缺陷问题亟需解决,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是大势所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关注教育数字化改革,发布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学习联通,学生赋能》。
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上,与会者对“数字可以推动教育变革”这一观点达成共识。在我国,政府和学校着力“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把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作为一项重大工程。
国际上一些创新型大学也早早开始了探索。与传统大学相比,美国的密涅瓦大学在教学组织形式、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颠覆性变革。其目标是:“为世界培养批判性的智慧”,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模式,而不是简单地教授书本知识。
密涅瓦大学的创新很值得借鉴学习,可以总结为三方面:第一,教学理念创新。密涅瓦大学希望学生毕业时达到四个目标,分别是领导力、创新力、开阔的思维和世界公民。它将每种能力进行拆分,综合形成了120多个小单元,应用到整套课程设计中。
第二,基于学习科学的课程和评价体系创新。密涅瓦大学强调,每一堂课都要运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原理。
第三,“全球游学、在线研讨”的教学模式创新。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学生们将每个学期选择在全球一座城市生活、学习,跨情景地解决具体问题。而支持这种形式的,正是“在线研讨”,密涅瓦开发了一个在线学习平台,师生可以实时参与小班研讨课。
可以预见,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如密涅瓦大学的学生一样,进入更加个性化、终身化、智慧化的学习。
诚然,如上面所说,高校要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目标很清晰,路径在哪呢?参加高等教育博览会和云端教学发展大会的,多是高校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大家也都清楚:高等教育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机构内部包含院校、专业、课程与教学、教师、学生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同时受到社会、、经济、技术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高校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必然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既要承接过去,又要面向未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清华大合发布的《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清晰地概述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也实际地描绘出数字化转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在数字化技术与教学的融合阶段,课程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其核心要素如教学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环境等在物理和网络融合的空间中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学生借助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增加学习的时空灵活性,学校扩展网络教学空间并据此推进混合教学改革。
2.在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围绕专业和课程,突破教育机构的边界,获得高校、企业、社会机构等的课程资源。“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学习者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方案,灵活地搭配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课程模块,以满足学习者的发展需求。3)在教学数字化转型的高级阶段,借助数字技术,高校之间的界限被完全打破,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企业及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彼此互通的关系,实现专业、课程、师资、设施、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最大化地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围墙将不复存在,人人都可依据自身需求获取合适的教育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和终身持续发展。杨宗凯校长结合自己在华中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三次实践,以及多年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方面的理论研究,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途径总结为“八个转”。
1)环境:构建连接、开放、精准化的教学环境。我们所有的教室都要互相连接,也要跟其他学校连、跟企业连,还要加强非正规学习的建设。2)模式:构建个性化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平台授课和教师授课的双师,线上空间和线下空间的双空间,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的双融合。3)方法:人机协同的新型教学方法。4)内容: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传统学科的学习内容。我们的教学内容改了么?5)评价:开展数据驱动的评价创新。6)教师:提出教师能力新标准。7)治理:数字化支持扁平化教育管理。8)研究:教育科研新范式。
“2500多年前,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数字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这个教育理想。智慧学习的到来,将使个人的学习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好地解放高等教育生产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课程教材与实验处副处长刘永强在大会致辞时表示。
此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认为,智慧教育是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与工业时代教育形态有着质的差别。这种教育新形态,新在5个维度:
一是新在核心理念。通过科技赋能和数据驱动,将全方位赋能教育变革,系统性建构教育与社会关系新生态,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让因材施教的千年梦想变成现实,将首次历史性地实现微观层面的个人发展与宏观层面的社会发展全面高度统一。第三届云端教学发展大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赵雅琴分享表示,学生学习方式与高校提供教育方式在改变,仅围绕知识点的教育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构教与学关系。
教育数字化不仅仅是教育资源与手段的数字化,而是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将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作为一项共同利益,使教育更具有包容性、公平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还有智慧教育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以创变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人机协同作用”是手段,“创变教学过程”是途径,“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是目的。我们一起,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